欢迎来到彩壳资讯
彩壳资讯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历史 > 关于书法的故事100字,我国古代哪些著名书法家她他们有哪一些的故事,一百字左右?

关于书法的故事100字,我国古代哪些著名书法家她他们有哪一些的故事,一百字左右?

日期:2023-10-03 08:50

母亲看到儿子如此认真地练字,心里又高兴又难过。她很高兴儿子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,但她又担心,因为家里不富裕,哪有足够的钱给儿子买纸练字呢?

颜真卿很懂事。见妈妈担心没钱买纸,她就悄悄自己想办法。有一天,颜真卿高兴地对妈妈说:“我有免费的纸笔,不用担心!” “傻孩子,哪有免费的纸笔啊?”

“你看,不是吗?”颜真卿手里端起碗和毛笔,高兴地说:“这碗是砚台,这毛笔是笔,碗里的黄泥是墨!” “那……那张纸呢?”妈妈又问。

颜真卿指着墙壁,认真地说:“这是纸,你不信,我给你写!”说完,他拿起毛笔,沾满了碗里的泥,走到墙边写下了“开始写字”。当墙上写满了字时,他用水将其冲洗掉。

然后我又开始写了。母亲看到儿子有一个不用花钱就能练字的好方法,开心地笑了。由于颜真卿勤奋好学,长大后不仅练出了一手好书法,而且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青年。

王羲之吃墨

被后人称为“书圣”的王羲之,小时候是个愚钝的孩子。他每天都带着他心爱的小鹅到处走。王羲之每天苦练书法,却被老师韦夫人称为死字。王羲之非常苦恼。王羲之受到小娥的启发,在书房里写下了金字“之”字,却错误地将馍馍沾上了墨汁。吃了之后,就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。

王羲之七岁开始习书法,勤奋好学。据说,他十七岁的时候,偷走了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文并阅读。一旦熟悉了它们,他就开始练习写作。

他每天坐在池边练习书法,告别黄昏,迎接黎明。他的墨水或多或少已经写完了,笔尖也或多或少地磨损了。每天练完书法后,他都会在池水中洗笔。时光流逝,一池水洗成墨色,这就是今天人们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麻糬。雕刻师将木头一层层削去,深度达到三分之三才到达底部。木匠惊讶地发现王羲之的笔触能穿透木头的三分之三。成语“三分入木”就是王羲之的故事。

2.欧阳询:(557—641),唐代著名书法家,楷书四大家之一。其代表作《皇甫诞碑 》被誉为“唐代第一楷书”。

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,偶然在路边看到一块金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书的石碑。他多次下马欣赏,却不愿离开。他只是摊开一块毡子,坐下来思考。最后,他在纪念碑旁连续坐卧三天,才离开。

3。颜真卿:(709年—784年8月23日),唐代书法家,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,“颜体”创始人。代表作:《世界第二行书》——《祭侄文稿》。

颜真卿三岁时丧父,一家十余口人全靠亲友赡养。虽然家道中落,但颜氏仍保持礼节孝顺。颜真卿小时候,把黄土和水混合,拌成稀泥,涂在墙上。等泥巴稍微干了,他就用一根短木棍在墙上写字。行人惊讶地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用笔墨学书法呢?”他回答说:“我家很穷,不忍心担心我的母亲。”

4。柳公权:(778—865),唐代著名书法家,楷书四大家之一,代表作有《金刚经碑》《玄秘塔碑》《神策军纪圣德碑》等。创立“六体”。

柳公权曾随唐文宗游未央宫花园。文宗说:“以前赐予边境将士的衣服,往往不能及时发放,现在二月就发放春衣了,你应该写一首诗来祝贺我。” ”刘公权答曰:“去年虽无战,今年无归。该如何报答皇帝的恩情呢?春天得春衣。”文宗高兴地说:“曹子健吟诗七步,你只要三步。”

5.苏轼:(1037-1101),诗、词、散文、书法、绘画等俱佳,北宋四大书法大家之一。其代表作《黄州寒食帖》被誉为“世界第三行书”。

嘉佑二年,苏轼的试卷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称赞。纸上写道:“皋陶曰杀之三,尧曰宽之三”。没有一个考官知道这个典故。欧阳修问苏轼这个典故的出处。苏轼答道:“今日自然评判。”

6。黄庭坚(1045-1105),“宋四祖”之一,代表作:《狄梁公碑》。

有一天,黄庭坚的叔叔李昌看到黄庭坚在办公桌前学习,想测试一下侄子的才华。进书房时,李经常看到院子里有一棵桑树,就根据桑、蚕、茧、丝、锦的关系,写了一副对联:

桑蚕饲养,蚕吐茧,茧抽丝,织丝。

黄庭坚思维敏捷,提笔写下第二行:

草藏兔子,兔子生毛,毛是用来写文章的。

1。白米饭和糯米

苏轼复职后,曾对黄庭坚说:“我在监狱里的时候,每天吃三顿白米饭,还是很甜。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莫过于这个了。” !

”。

黄庭坚问什么是三白饭,苏轼回答:“一撮盐,一盘生萝卜,一碗米饭,这就是‘三白饭’。

”苏时忘记了这件事。

有一天,我收到黄庭坚的请帖,邀请苏轼去他家吃饭。

苏轼高兴地接受了任命,并对妻子说:“黄庭坚是当时的学者,读过很多书,他的米一定是难得的。

可是当苏轼到了地方,发现桌上只有盐、萝卜和米饭时,他才恍然大悟,原来黄庭坚是在捉弄他。

几天后,黄庭坚也收到了苏轼的请帖,请他吃翠餐。

黄庭坚知道苏轼想要报仇,但是他很好奇,想知道那米是什么,所以最后还是去了。

苏轼与黄庭坚从早聊到晚,把黄庭坚饿得胸口贴着背。

实在忍不住想问米米在哪里?苏轼慢悠悠地回答:“盐也有毛,萝卜也有毛,米也有毛,这不是‘浪费’大米吗?其实,你一直在享受着。”它。

”黄庭坚震惊后,两人同时笑了起来。

2。吟诗入宴

苏轼二十岁时,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。

六个嚣张的人瞧不起他,决定请苏轼赴宴捉弄他。

苏时接受邀请后高高兴兴地去了。

还没上桌,甚至连筷子都没有用,第一个人就提出了点酒单。酒令的内容必须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,这样才能独自吃完一盘食物。

其他五人大声欢呼。

“我先走了。

”老者说道:“姜子牙在渭水钓鱼呢!

”说完,就拿走了一盘鱼。

“秦叔宝在长安卖马”,第二个人堂堂正正地拿走了马肉。

“苏子晴北湖牧羊人”,第三个人毫不示弱地接过羊肉。

“张一德在涿县卖肉。”老四焦急地喊道,伸手去抓肉。

“关云长在荆州刮骨头”,老五迫不及待地抢骨头。

“诸葛亮在隆中种菜”,老六嚣张地拿起最后一块菜。

”一旁的黄山姑姑忍不住问道:“易小梅的意见呢? ”苏小梅接着念道:“清风扶瘦柳,淡月失梅花。

”苏东坡和黄山善姑背诵沉思,不禁赞叹不已。

关灯